静悄悄的街道,突然就开始热闹起来了。
可防控放开了,很多人却陷入了另一种恐慌和焦虑。
“很没安全感,一出门不知道身边哪个人是阳。”
“一听说同事阳了,就总觉得自己喉咙也不舒服。”
“真中招的话,我还要不要回家?传染给老人孩子怎么办?”
“马上春节了,扎堆感染造成医疗挤兑怎么办?”
……
这是不是你最近一周的内心OS?
既对未来充满期待,又有点不知所措,总感觉自己“下一秒就要阳”。
尤其是当朋友圈和身边的人都开始阳了,才真正感觉疫情开始了。
迷茫、担忧、恐惧......无法控制地涌上心头,越想心越累。
如果你随时随地都在担心自己变阳,这可能是你的身体在发出警报:
你的“新冠放开焦虑”,得治治了!
如何判断你是否有“新冠放开焦虑”?
首先要明确一点,面对可能感染新冠的未知风险,你产生的任何情绪,都是正常的。
不要害怕,不要自责。
只要这些情绪不影响你的正常生活,就不用太在意。
但如果这些担忧不断困扰着你,甚至让你吃不好睡不着,那就要注意了。
心理学上,把这种在较长时间内,不断为某种还未发生的、难以预料的某种危险或不幸事件的担心,叫做“预期性焦虑”。
新冠放开的预期性焦虑,主要有以下4种表现。
01情绪方面
对可能被感染的风险,感到慌张、无助、悲伤、急躁等。
并且这些情绪带有强烈的“侵入性”。
不管你在吃饭、工作、坐地铁、睡觉……对感染新冠的担忧,总是突然从你的脑海里闯出来,彻底打乱你的生活节奏。
02思维方面
你总是怀疑自己已经被感染,或者担心自己或家人一旦感染了,就一定会出现最坏的结果。
这种“灾难化思维”,可能会让你变得偏执和绝对化,时刻等待不幸的到来,从而表现出消极心态。
这时的你,容易把其他人的正常行为看作是针对自己,出现多疑、敏感、注意力无法集中等情况。
比如地铁上有人咳了一声,就觉得对方是阳性,还故意出来“祸害”你。
03身体方面
焦虑和恐惧,容易让人把注意力集中在躯体感受上,激活人的交感神经系统。
比如身体原有疾病的症状突然加重,或者出现胸闷、失眠、头晕、拉肚子等躯体化症状。
加上冬季活动范围本来就缩小了,心理症状会加大。
04行为方面
对身体感受的过分关注,如频繁量体温、测抗原,即使结果为阴性,依然担心或坚信自己感染。
或者疯狂囤药、囤抗原检测、囤防疫用品等。
对标各种抗疫措施,唯恐遗漏了。
如何打破新冠焦虑?
1、做「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」,不做巨婴。
人类就是从残酷的自然界里出来的,物择天竞,有强有力的对抗自然灾害的能力,不要低估了自己。
尤其对待自己的孩子,不要因为有感染健康的风险,紧紧的框定孩子。
据统计,孩子的症状是最轻的。
·照顾好家中老人和儿童,尤其是有基础病的人员,没打疫苗的要及时打。
平静地接受现实,然后想想自己能做什么找回掌控感。
这种主动的“接受式应对”,也会让我们在逆境中更积极地成长。
2、增强心理弹性,提高自身的复原力
在心理学上,我们将这种面对压力、挫折、创伤等消极生活事件时,个体反映出的不同应对能力称之为“心理弹性”。
一般来说,心理弹性越强,就越能承受风险和压力,保持相对稳定和健康的身心状况。
那么,我们如何提高心理弹性呢?
最重要的,是进行认知重构
打破对新冠病毒的危害、预防措施、治疗方法等问题的旧认知。
重新建立对新冠病毒的科学认知。
当你看到越来越多的科学数据,看到新冠患者分享痊愈过程的真实经历,那些因为未知产生的恐惧感也会慢慢消除。